首页 科普 资讯 养生 问答 找医院 相关问答
首页> 资讯文章> 健康课堂>

降血压的穴位

指导专家:张先林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成为血压,当出现血压升高、耳鸣、面红甚至头晕恶心的症状时,可选用降压穴位降压,在临床上降血压的穴位有很多,首先要辩证的了解是属于什么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当分虚证和实证。

降血压的穴位:

1、实证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主要于足少阳经、督脉、手足厥阴经上取穴,主要穴位有风池、百会、内关、太冲、太溪、阴陵泉等。虚证主要治法益气、养阴、定眩,主要于足少阴经、督脉及相应的背俞穴,主要穴位有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太溪等,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劳逸结合。

2、配伍使用:常用耳尖穴,耳尖是一个降压非常好的一个穴位,配合扎四神聪穴,对于降血压具有更好的效果。

3、内关穴、外关穴:是人体自带的降压药,具有血压高时可降压,血压低时候可升压的作用,取穴定位: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向上两寸,与正面内关相对,用法:按揉时,上下要同时用力,每侧按揉三十秒,左右交替,每天按揉五到十分钟。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