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5:53
考试中的春闱是什么:会试。
古代科举考试中说的春闱一般指的是会试,也就是在京城参加的考试,但是参加春闱前有个前提考试,就是必须参加地方举行的秋闱,也就是乡试考试,通过以后会被称为举人,才能有资格参加春闱,也就是会试。
从明朝开始就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顾名思义就是由各个地方举行的地方考试,也就是俗称的秋闱,因为一般乡试每三年一次,时间又定在秋季的八月,所以被称为秋闱,是本省的科举生员和监生都可以参加的考试。
一般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考试一共分三场,分别为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进行,每场考试要进行三个昼夜,由于中间三场考试还有时间间隔,所以几乎就是要考九天七夜左右,通过了乡试就会成为举人,也就有了会试,也就是春闱的资格,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乡试的竞争是十分的激烈的,甚至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中举。
一般乡试的第一名都会被称为解元,通过乡试以后就是会试,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考试,又被称为礼闱,是乡试结束的第二年举行,全国的中举的考生都会集中到京城来考试,考试时期一般在春季的二月,所以又被称为春闱。
会试也会分为三场考试,一般都是在二月的初九,十二和十五日举行,由于是全国性的考试,所以考试的考官人数会比乡试多很多,甚至都是一些较高级的官员担任考官。
主考官被称为总裁,也称为座师,一般会试考中的就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就被称为会元,考中的一般都会有着殿试的资格,也就是皇帝进行选拔,然后定出状元,探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