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资讯 养生 问答 找医院 相关问答
首页> 问答

...成一篇作文600字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2小时前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讲究。
  在鄂尔多斯地区,未出嫁的女子都有留一条独辫,垂于身后。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两位长者为“分发父母”,举行庄严的分发仪式,仪式上将姑娘时一条发辫散开,顺着两鬃梳成两根辫子,然后在辫子上系戴上由新郎送来的华丽贵重的首饰。
  鄂尔多斯蒙古族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意为头带,头带零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组合而成的。 己婚妇女捆上这样贵重的饰物,显得高雅、富丽。当然,要准备一付好的头带,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带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庭的贫与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带,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余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带。这样贵重的头带,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但头带无论昂贵的还是廉价的,都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饰物,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带解脱。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不带,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团此。头带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主要以“连垂”和“发套”两大部分组成。连垂,蒙古语称“西布格”,是用布和棉絮制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出的两截约五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已婚妇女脸庞两侧梳留的发辫上。传说这是成吉思汗时期的遗留物。当初,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争战不息,战胜者在被俘虏的妇女们的头发上系面很长长的木棒,以防止她们逃遁,久而久之,头发上系木头便成)已婚妇女的礼俗、所不同的是长木棒逐渐变成小巧玲联约五寸长的小木棒。后来。妇女们又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上面还绣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缀上金、银制作的工艺品,使其成为精美而绝妙的头饰。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圆形物的外面,又加做了蒙古语称“敖日雅德格”的布垫,其上缀满珊瑚、金银制品。
  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由于气候、自然条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与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地区蒙古族的长袍在式样上不同。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腰带上部可装东 西。长袍袖手 子长,领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蝇咬哲。女式蒙古袍则做得比较紧身,以显示女子身材的苗条与健美。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夏季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鄂尔多蒙古族认为,象乳汁一样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因此,在隆重场合很多人都穿这种颜色的长袍,以示纯洁、高雅和美好。又说黄色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活佛和受到皇帝恩赐的王公贵族穿黄色长袍外,其他人都不能穿。便服一般比汉服宽大,袖子也较长。便服没有穷富之分,但衣服的质料却因贫富而不同;富者多用绸、缎、绢、帛,贫者春夏多用棉布,冬季多用老羊皮袍。蒙古袍不但白天供穿着用,夜间还可当被子盖。腰间带子一束可长可短,骑乘、行走、带东西部很方便。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 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坎肩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成年男子和已婚女子喜欢穿用的服装。姑娘出嫁,以穿坎肩为做妇人的标志;鄂尔多斯坎肩分长短两种,多为色彩艳丽的绸缎质料,上面镶嵌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花边,式样十分美观;不能不说地鄂尔多斯蒙古族在服装设计上的杰作。据说,早些时候,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要在长袍外边还要穿上一种前后四开襟的长坎肩,蒙古族称之为“乌吉”。乌吉当时是已婚妇女的礼服,现在这种坎肩已不多穿,但也能时常见到。长坎肩庄重富贵,小坎肩则小巧精美,草原上的妇女至今喜欢穿用。穿坎肩也有说法,已婚妇女若不穿坎肩,会被认为是对客人和长辈不尊,对自己放纵。男子坎肩较肥大,一般不镶嵌花边,黑色、棕色为多,穿起来庄重、大方、潇洒。
  鄂尔多斯妇女都喜欢罩头巾。头巾颜色多种多样,以年龄段不同各取所好。头巾大约丈余长,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很喜欢将头巾在头上缠一圈,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头巾不封顶。已婚妇女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头巾穗头。传说,这种习惯始于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强大的精神常在,这在(马可.波罗纪行)一书中也有记载。男子一般戴礼帽,也有扎头巾的。冬天,牧民们一般戴鹰式皮帽,其形若苍鹰,用羔羊皮做成,里边加一层布。据历史记载,这种帽子是皇后为方便元世祖打猎而特制的,后来传到草原上,成为牧民喜欢的一种帽子。
  鄂尔多斯男女都喜爱穿靴子。靴子分布料和牛皮两种。用布料做成的靴子。蒙古语称为“马海”,汉意为马上穿用的靴子。牛皮做成的蒙古语中称为“古图勒”。布、皮靴子各有所长,布靴子轻便,皮靴子可防水、防寒。一般每个人都备有两种靴子。靴身宽大,上面还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靴子内可套棉袜、毡袜;穿靴子除与蒙古袍协调外,还有骑马踩踏马蹬便当,能护踝骨,夏季在草地上行走能防蛇咬、防露水,冬天有踏雪、防寒等好处。所以,牧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靴子。 鄂尔多斯蒙古族有一整套的独特的民族服装,它以实用、质朴、精美、庄重的风格立于五彩统纷的世界民族服装之林。

  礼俗特点
  公元1696 年冬和翌年春,清康熙皇帝在亲征 葛丹时,曾两次渡河进入鄂尔多斯巡视,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清史稿》中的藩部篇记下了他的见闻和感想:“见’其人皆有礼貌,不失旧时蒙古规模。‘各旗和睦一体,无盗贼,驼马牛羊不必防守,生计周全,牲畜繁盛,较他蒙古殷富,围猎娴熟,雉鱼很多,所献马极驯,取马不用套杆;水土食物、皆甚相宜。”热情好客,讲究礼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一大美德,蒙古谚语云:“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取笑。”
  蒙古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如有人在外地犯了罪,要由家乡负责处罚,其家人和乡邻都认为是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本人也从此很难抬头。若用烟袋或手指指点了人家的脑袋,就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莫大侮辱。蒙古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充满生活的每个空间。无论何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称“您”。走路、上车、进门、入座、喝茶、吃饭、喝酒,一定以长辈为先。遇到长辈要先请安,如骑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25岁以内的青少年不能喝酒吸烟,否则会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敬。晚辈对长辈的不尊不孝,村中有名望的长者有权训戒处理。这种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至今仍在保持。
  纯朴、豪爽、好客,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每有过路客人,牧人皆以上宾之礼款待食宿,他们认为,在太阳落后放走了客人,那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也会被乡邻小瞧。过去牧区之家无院落,蒙古包从不锁门,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人绝不会认为是无礼之举,反而觉得你能以诚相待而由衷地高兴。
  牧民对于来客,不论是否相识,总是一面热情问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礼,请客人先行进入家中。稍稍坐定,便端上奶茶和奶食品,进餐时,又必备酒肉款待。遇有特别尊贵的客人。则要摆“乌查”之宴;
  “乌查之宴”是蒙语,汉语叫摆羊背子。其礼节十分隆重,大体程序是:(一)献奶。前边说过,蒙古族认为奶食是最为纯洁、吉祥的食品,因此,向客人献上洁白的鲜奶或酸奶,是主人敬客的最高礼节。献奶要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职务大小,主人双手端起盛有奶子的银碗,依次敬献到客人面前。客人应双手接过,作为回礼,要用右手无名指蘸上奶子向空弹三下,以表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二)上“乌查”。主人用托盘把全羊各件按羊体结构顺序摆好,在每一件上割一点肉放到羊头上,头朝客人,举向客位,意即现在把全羊献给您了。客人依次从羊头上取一小点肉以尝,表明对主人敬意的全部接受。这时,有专人把羊背子肉割开。以供大家各取所需。按照古老的风俗,全羊之中,唯独羊尾和左小腿不能吃,应回敬给主人。在此之前,主人还要在各件之上取肉放在盘或酒盅里,然后出门喊一声“迪吉乌力古贵(把全羊献给您啦)、以示对祖宗的敬意。(三)献酒。给主宾席上的长者或者职位高者敬一杯酒,接过干杯,然后再回敬一杯。至此,大家就可以随意动手品尝全羊之美味了。牧民认为,吃了大腿和胛子肉能够成为最有福气的人,所以乌查宴席上,至今仍有分食“福肉”之习惯。
  蒙古族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牧民放牧,常随身携带酒壶,有客至,也是无酒不成席。给客人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敬酒一般一次敬三杯,客人至少要喝两杯,客人不喝,便可以歌相劝,有时还赤诚地单膝跪倒请你喝下。客人喝醉,主人非常高兴,认为你是看重了他。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请安等类型。
  哈达是藏语音译,是绸或帛织品,颜色多为浅天蓝色,长短一般在一尺五寸到八尺之间,两端有拔丝, 约长半寸许。献哈达常用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的场合下,以表示敬意和祝贺。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叠成双层,开口一方朝外,身体向前微躬,双手捧献给接受人;接受人也是同样的姿态。献哈达的礼节至今仍很流行
  递鼻烟壶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老的风俗,也是最普通的相见礼。民间传说,早先,蒙古族人民见面都要互赠宝物,以表示自己对朋友的真诚;后因贫富不同、赠物不能等价,便以鼻烟壶取而代之。
  鄂尔多斯传统习惯是不分男女,都可备一个鼻烟壶(女用壶要比男的小些),不过,现在鼻烟壶里大多不装烟,交换鼻烟壶只是作为见面礼节。
  送鼻烟壶也有一定规矩。同辈相见,要双手持壶,右手递接,双手两次交换,最后物归原主。晚辈见了长辈,则要先磕头,后换壶请安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同辈相见,请安要互相问好,遇有长辈,男子单曲右膝,女子则曲双膝。
  在鄂尔多斯民族风俗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和忌讳。骑马或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时,不能从人家的门口或马尼宏杆子中间穿过去,也不能跨越套马杆。接近主人房舍时,要轻走慢行,早点下马下车,一为尊敬主人,二不惊动畜群。马绊子要大头朝上挂在马鞍上,马鞭子不能带进屋里去。
  蒙古族牧民喜双不喜单,所以,若给主人赠送礼品,每类物品最好是成双成对的。到牧民家,请先向主人问好,然后再问天气和牲畜情况,即使当时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说吉利的话。不要一进门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谦让,当然也不必过分客气。不过入座一定要双腿盘起,尽管这种坐式对你来说很不舒服。切记不可坐锅台,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炉或灶火上暖脚。主人敬酒时,要用双手接过。不要用左手给主人递东西。酒宴上,不论接酒还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来。
  年 俗
  鄂尔多斯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成陵祭奠
  蒙古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227年病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却在草原上一代一代地进行着。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三十多次,而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所以每逢祭奠,被称之为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达尔扈特人把灵包请到高大的楠木灵车上,由传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后代——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银白色马拉到祭奠之处,摆上供品,并由祝颂人以高亢顿挫的声调,颂扬成吉思汗的功绩。祭奠习惯和方式基本上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祭天方式,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祭奠,征得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力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且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和10月初三共进行4次。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 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炼烛,芬芳的香炷,肥壮的整羊,鲜美的牛羊奶,乳黄的酥油,芳醇的马奶酒等最圣洁的祭品; 祭奠由达尔扈待人主持进行。传统的祭奠仪式是:祭奠者先到墙外正南百步远的“金柱”,蒙古语称“阿拉腾嘎都苏”处绕柱三圈,每日必得99人方止;又到距柱8l弓处向外首洒奶。绕柱后,再绕旁系的大白马及马驹;亦用小木勺舀奶酒扬。绕马后,再由守陵人员把奶盛在银碗中扣于马背,马受惊腾跃,碗落方止,碗落地后如仍扣着,则要重来。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献酒人跪于殿外。由陵户从献酒人壶中将酒倒入二酒盅里,献酒人用长方盘捧入陵殿、由陵户接过酒盘置于羊肉上,献酒人行礼后退出跪于原处。殿外另—陵户取酒盘,只听进殿时口中喊:“哦!哦!哦!”将酒取出。倒入一在盅中,再换新酒送给献酒人捧入。献酒时,殿外有两个老陵户念词,这些词无文字记载,也没有人能够“破译”,因而被称之为“天语”。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毡上,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献时长跪。献毕,每人投一块羊尾肉入案前火盆中,投时仍念祝词,有的甚至投二次肉。接着就是烧哈达碎片,用大银杯轮流跪饮烧酒,并跪食羊肉一小块。整个祭奠过程共用两小时之多。

  那达慕
  每年的八月,鄂尔多斯草原阳光艳丽,金风送爽,这是牧人们喜庆丰收的最好季节。这时,他们准备各种美味奶食品,酿制马奶酒,宰杀牛羊,缝制新衣服,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游艺会),进行鄂尔多斯蒙古族喜好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的体育比赛,使挡个草原沉浸在一片欢乐样和的气氛之中。
  那达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众集会,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特色。据记载,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那时候,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蒙古族喜爱的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并称这三项体育比赛为“好汉三艺”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畏兀尔蒙文,公元1225年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 》称:“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这次比赛中,成吉思汗的侄子叶松吉在三百三十五庹(庹为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约五尺左右)射中了目标。”公元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中,也有几处较详尽地记述了蒙古族进行射箭比赛的生动场面。关于在那达慕大会上赛马和摔跤,也有很多记载,十三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的<纪行>中,蒙古族文学巨著《格斯尔传》和其它许多民间史诗中,都对上述两项比赛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到元、明期间,在那达慕上进行蒙古族“好汉三艺”赛已经比较普遍了,并将“好汉三艺”的比赛规范为那达慕的固定内容,以鼓乐助威,颂词激励。当时的颂词中有这样一段:“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好汉三艺比赛,接连 不断,蒙古族力士整队上场。”另一段祝词中又说:“你擎起万钧弓 啊,搭上了金色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地撒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穿飞翔的大雁,啊,祝颂你啊,生铜熟铁般的力 士。”从上述记载和其它民间故事及史诗中对那达慕的描写,可以 看出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所占的主要地位;“好汉三艺”是 他们生活和生产的产物,没有过硬的本领,就难以定南闯北,建 功立业。为精通好汉三艺,小孩子从幼年就开始勤学苦练,以求出入 头地,每年在那达慕大会上取得好成绩的优胜者,常常为公众所拥戴。
  到了清代,那达慕已成为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群众游艺活动,而且除了体育、文艺活动外,还增加了集市贸易、物资交流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规模大小不一,大则一个旗举办,小则一个牧户承办,因而在比赛中的获胜合所得到的奖赏也轻重不一。小型那达慕上获胜的摔跤冠军,一般奖1只羊或几块砖茶,较大型的则奖一匹全鞍的马,特大型的那达慕冠军获得者,要奖给鼻带银环、背驮珠宝绸缎九九八十一件赏物的银白色骆驼。但是当时的那达慕,往往起不到游艺的作用,而是变成了王公贵族、协理台吉、章盖梅林斗奇争雄、寻欢作乐的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达慕才真正变成草原上蒙古族人民自己的游艺场所。每当举行那达慕,整个草原热闹非凡,牧民们身着艳丽的服装,骑着马驼,坐着勒勒车,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那达慕大会一般进行5—7天。牧民们在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炊烟升腾缭绕,人欢马叫,别有一番情趣。在那达慕期间、牧民们除采购物资外,还观看乌兰牧骑的精彩文艺演出,现在又增加了参观各种展览,交流信息,学习科技知识等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婚礼和回门。
  定亲 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娴于辞令、善于交际的媒人去女方说亲。当然,女方也要详细地了解男方,不过在形式上必须让男方占个主动。姑娘一般在十七、十九这些奇数年龄成婚。定亲通常分两步进行。
  先是小定。由媒人自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一同携带两盘饼子(每盘有8个圆形面饼,上面放有奶食、红枣和糖)、一瓶白酒来到女方门上,喝完茶以后,将两盘饼子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姑娘的父母品尝奶食,再向他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说明求婚的来意。而后从拿来的瓶里倒出酒来敬给女方双亲;再把其余的酒连瓶子交给他们。接着就在女家的欢宴上详细介绍男家特别是女婿的情况,提出求婚的愿望。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姑娘也得点头),才算初步达到了求婚的目的。
  再就是大定 这次除原来的两个人外,还得有女婿和一位近亲,选择良辰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绵羊背子(煮熟的整羊,如没有,绵羊背子可以用砖茶代替)、两盘饼子、一瓶酒等礼物来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也要有娘舅近亲和邻里等几个主要人物在场。男方让女家主人品尝奶食之后,便献哈达,将饼子和羊背子摆在桌上表示送来了定亲的礼物。这时主家便出来一个人,将羊背子象征性地品尝以后,便端起盘子正转一圈放了下去,尔后媒人便向女方长辈每人敬酒两盅,便开始饮酒用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决定聘礼的数量和结婚的日期等事宜,蒙古语称作“依克河勒奇高日”。聘礼通常称为穿戴,有“一九”、“二九”之说,“一九”主要包括砖茶、大布、帽缨、腰带、大畜,还有给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给姑娘的礼袍等。这些物品大部分在娶亲时又陪送回去。姑娘的头戴主要由女方家准备,但男方家应根据财力情况给予必要的资助。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头戴往往完全自备,有的还相当昂贵,在一般情况下,大定也可以简化程序或跟婚礼一起举行。
  大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八卦是指火、水、金、土、天、气、木、山八种东西,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1、一天的见闻
初二(4)班 钟世宏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简评:本文以一天的见闻为线,写出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打爆竹,逛街,一路写来,在热闹的氛围中写出了人们过春节时高兴心情。可以说本文的“高兴”可算全文之文眼。而以一天的活动为视角切入,反映传统春节的热闹与人们的无限快乐,抓住了话题“春节”的关键特点。

2、快乐春节
初二(1)班 汤云根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简评:本文先总写春节气氛,再分春节前后两个场景来展开细写,以此来展现春节前后人们的各种活动。总分的结构极为严谨。准备与享受如两个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这一切又以标题的“快乐”为全文的文眼,一线串全文。一句话,本文结构精致。

3、写对联
初二(2)班 王敦勇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简评:本文着重写了发生在“春节”的一件事——写春联。全文用细描的笔法,把一件极小的事件写得有鼻有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说本文有特点的话,那就是选材的角度小,全文仅通过写春联这一小事来展现春节的生活。不面面俱到,以小见大的方法用得好。

4、照相
初二(1)班 辛育运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童谣又响起来了,我们记着春节前的约定:过年去照相。
吃着津津有味的点心,漫步来到丽都照相馆,好幸庆!它仍然开着门。我们行动起来,个个穿着喜庆的红色上衣,拿着鲜红的鲜花,咔嚓咔嚓照了许多张相。哇,不错!这个姿势摆得好!传来了摄影师的赞许声。的确,不是吹牛,莉莉这个姿势摆得确实妙极了,真是个靓女!瞧,第二个又上场了,只见屁股一扭,右手放在后脑勺上,左手还向我们摆了个boss相呢!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好像你争我赶,互不相让,真是其乐融融啊!
这回比他们几个还更刺激呢?
只见华民男扮女装,弄了个满堂大笑,笑声不断,还走着猫步,扭着秧歌出来了。还蹦出一句洋文:“Happy new year!”又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不甘落后,穿着一身婚纱走出来,结果她们惊呆了,短暂静默后,突然大笑起来,都笑得前俯后仰。但我强忍住不笑,摆了几个自认为很酷的姿势。哈!看到她们的目光,也都带着羡慕!当然,这时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一溜烟跑进了换衣间。
听,他们还在笑呢!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为什么我要穿婚纱呢?
哇,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沉浸在刚才的美好回忆中。边走边说,讲的人口若悬河,听的人津津有味,看的人糊里糊涂。真是不知我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想到这,我们又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笑得是那样灿烂,那样醉人,留下一路的笑声……

简评:本文同是从一件小事中来展现春节的快乐,同是用以小见大的技法。而本文更为突出的特点则是表现在语言的风趣幽默上。像文中对爆笑场面的描写,土洋结合,整散句的结合,都给语言披上了一件耀眼的彩衣。看来,要想文章耐读勾魂,语言不可不活。

5、看耍灯
初二(2)班 钟璐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春节的这一天。我们有得玩啰!新又到了,往事如风,把我以前的记忆全部都带走了,这一年又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新年到,新年到,我们大家放鞭炮……”这是我们自己唱的,你看,多愉快的春节啊!家家户户都是红通通的一片,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一家人忙都忙不过来。
吃完年夜饭,我拉着妹妹的手,一口气跑到街上,“好美啊!”我不禁发出赞叹。街上气势非凡,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到街上东游西逛。啥?耍狮灯的来了!你看,狮头左摆右扭,看上去非常凶,可当它钻来钻去的时候,我又有点担心,万一摔下来了怎么办啊!后来又想了想,那么聪明的狮子怎么会呢!于是我又继续静下心来看灯。人太多了,只好跳起来看。
“姐姐,姐姐!花灯又来了啰!看花灯哟!我们去那边看吧!”妹妹大喊了起来。“花灯?花灯!我终于看到你了。”原以为现在的灯越来越少了,今年也许看不到花灯了。这太让我喜出望外了!我高兴地回应:“Let’s go!”妹妹听我说了句洋文,似懂非懂,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被我顺手一拉,看花灯去了。
五颜六色的花灯,真是太美了。那花灯在男男女女的手中变化着花样,一下子就排出四个大字:“新春快乐,”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记不清还排了多少个字,反正只记得当时锣鼓喧天,悠扬的锁呐笛子声送入耳膜。更别提还有那些男男女女的宛转歌喉了,“正月里来,是新年啰……”那声音悦耳动听,婀娜多姿的舞蹈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我们尽情地欣赏着,胜似梦境之迷离,下面还有许多节目,那个大花脸丑角不时惹得人们开怀大笑。
真是处处欢声笑语。
夜深了,街上的人渐渐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舍不得离开,妹妹拉着我,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父母早就睡下了,他们被春节的喜气带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跟妹妹在床上说着今天的看灯的趣事,迷迷糊糊才进入了梦境。

简评:本文还是在尽量从小事件的角度上挖掘,当然,本文则是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上做文章,这也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关节曰风俗,在中国也是有着各地风情的。现在,虽说在春节玩灯的人们少了,但还是的有一些玩灯的人们在顽强地延续着中国先人们留下的美好风俗。

6、难过的春节
初二(2)班 龙迪

过春节本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曰子,可我却是有春节的样,没春节的味。本来我们一家也应该过得欢快的,但一件突发的意外事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
那年的春节,我们高高兴兴地准备迎接叔叔回来过年,可在那时等了很久也不见叔叔的影子。本以为他临时有事而把回家曰期推迟了。可哪知一个电话打回来,却使得爷爷奶奶坐在那里唉声叹气,婶婶偷偷地抹眼泪。我猜想一定是叔叔在外面遇到了什么意外,果不出我所料,初一的那天清早,爸爸就拿着衣物来到奶奶身边,并且还在说着什么,正好被正起床上厕所的我看到了。原本我还迷迷 糊糊的,这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
我蹑手蹑脚地躲在门边把耳朵贴上去偷听他们的谈话。原来他们正在说叔叔的事,听到这我的好奇心更大了,便一直躲在门外听他们讲,听了很久后我总算明白了叔叔为什么没有回来的前因后果。
原来,叔叔买了车票正要回来,突然在车站遇到了歹徒,而且这是一帮非常凶狠的歹徒,他们把叔叔带到一个树林里去,因为叔叔反抗,所以将他狠揍了一顿,并抢走了所有的钱,这可是叔叔长年累月在外赚的血汗钱啊。想到这些钱就此化为乌有,我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本来这样的事也许只是在电视中才能看到,可竟然发生在我自己家中!
每每到了过年的喜庆曰子,我就会想起那个难过的春节,而且我也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里了,这毕竟是令人伤心难过的事啊!

简评:本文在构思上颇为独特,写春节一想到的是高兴快乐,然而本文从反面切入,有新意。所以说逆向思维往往能出奇制胜。
另外,本文在悬念的运用上也极为成功。叔叔为什么没有回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文章没有一下子就告诉读者,而是把真相隐藏起来,在行文的过程中慢慢地把结果透露给读者,妙!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讲究。
在鄂尔多斯地区,未出嫁的女子都有留一条独辫,垂于身后。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两位长者为“分发父母”,举行庄严的分发仪式,仪式上将姑娘时一条发辫散开,顺着两鬃梳成两根辫子,然后在辫子上系戴上由新郎送来的华丽贵重的首饰。
鄂尔多斯蒙古族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意为头带,头带零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组合而成的。 己婚妇女捆上这样贵重的饰物,显得高雅、富丽。当然,要准备一付好的头带,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带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庭的贫与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带,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余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带。这样贵重的头带,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但头带无论昂贵的还是廉价的,都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饰物,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带解脱。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不带,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团此。头带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主要以“连垂”和“发套”两大部分组成。连垂,蒙古语称“西布格”,是用布和棉絮制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出的两截约五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已婚妇女脸庞两侧梳留的发辫上。传说这是成吉思汗时期的遗留物。当初,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争战不息,战胜者在被俘虏的妇女们的头发上系面很长长的木棒,以防止她们逃遁,久而久之,头发上系木头便成)已婚妇女的礼俗、所不同的是长木棒逐渐变成小巧玲联约五寸长的小木棒。后来。妇女们又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上面还绣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缀上金、银制作的工艺品,使其成为精美而绝妙的头饰。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圆形物的外面,又加做了蒙古语称“敖日雅德格”的布垫,其上缀满珊瑚、金银制品。
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由于气候、自然条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与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地区蒙古族的长袍在式样上不同。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腰带上部可装东 西。长袍袖手 子长,领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蝇咬哲。女式蒙古袍则做得比较紧身,以显示女子身材的苗条与健美。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夏季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鄂尔多蒙古族认为,象乳汁一样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因此,在隆重场合很多人都穿这种颜色的长袍,以示纯洁、高雅和美好。又说黄色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活佛和受到皇帝恩赐的王公贵族穿黄色长袍外,其他人都不能穿。便服一般比汉服宽大,袖子也较长。便服没有穷富之分,但衣服的质料却因贫富而不同;富者多用绸、缎、绢、帛,贫者春夏多用棉布,冬季多用老羊皮袍。蒙古袍不但白天供穿着用,夜间还可当被子盖。腰间带子一束可长可短,骑乘、行走、带东西部很方便。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 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坎肩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成年男子和已婚女子喜欢穿用的服装。姑娘出嫁,以穿坎肩为做妇人的标志;鄂尔多斯坎肩分长短两种,多为色彩艳丽的绸缎质料,上面镶嵌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花边,式样十分美观;不能不说地鄂尔多斯蒙古族在服装设计上的杰作。据说,早些时候,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要在长袍外边还要穿上一种前后四开襟的长坎肩,蒙古族称之为“乌吉”。乌吉当时是已婚妇女的礼服,现在这种坎肩已不多穿,但也能时常见到。长坎肩庄重富贵,小坎肩则小巧精美,草原上的妇女至今喜欢穿用。穿坎肩也有说法,已婚妇女若不穿坎肩,会被认为是对客人和长辈不尊,对自己放纵。男子坎肩较肥大,一般不镶嵌花边,黑色、棕色为多,穿起来庄重、大方、潇洒。
鄂尔多斯妇女都喜欢罩头巾。头巾颜色多种多样,以年龄段不同各取所好。头巾大约丈余长,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很喜欢将头巾在头上缠一圈,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头巾不封顶。已婚妇女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头巾穗头。传说,这种习惯始于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强大的精神常在,这在(马可.波罗纪行)一书中也有记载。男子一般戴礼帽,也有扎头巾的。冬天,牧民们一般戴鹰式皮帽,其形若苍鹰,用羔羊皮做成,里边加一层布。据历史记载,这种帽子是皇后为方便元世祖打猎而特制的,后来传到草原上,成为牧民喜欢的一种帽子。
鄂尔多斯男女都喜爱穿靴子。靴子分布料和牛皮两种。用布料做成的靴子。蒙古语称为“马海”,汉意为马上穿用的靴子。牛皮做成的蒙古语中称为“古图勒”。布、皮靴子各有所长,布靴子轻便,皮靴子可防水、防寒。一般每个人都备有两种靴子。靴身宽大,上面还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靴子内可套棉袜、毡袜;穿靴子除与蒙古袍协调外,还有骑马踩踏马蹬便当,能护踝骨,夏季在草地上行走能防蛇咬、防露水,冬天有踏雪、防寒等好处。所以,牧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靴子。 鄂尔多斯蒙古族有一整套的独特的民族服装,它以实用、质朴、精美、庄重的风格立于五彩统纷的世界民族服装之林。

礼俗特点
公元1696 年冬和翌年春,清康熙皇帝在亲征 葛丹时,曾两次渡河进入鄂尔多斯巡视,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清史稿》中的藩部篇记下了他的见闻和感想:“见’其人皆有礼貌,不失旧时蒙古规模。‘各旗和睦一体,无盗贼,驼马牛羊不必防守,生计周全,牲畜繁盛,较他蒙古殷富,围猎娴熟,雉鱼很多,所献马极驯,取马不用套杆;水土食物、皆甚相宜。”热情好客,讲究礼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一大美德,蒙古谚语云:“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取笑。”
蒙古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如有人在外地犯了罪,要由家乡负责处罚,其家人和乡邻都认为是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本人也从此很难抬头。若用烟袋或手指指点了人家的脑袋,就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莫大侮辱。蒙古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充满生活的每个空间。无论何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称“您”。走路、上车、进门、入座、喝茶、吃饭、喝酒,一定以长辈为先。遇到长辈要先请安,如骑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25岁以内的青少年不能喝酒吸烟,否则会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敬。晚辈对长辈的不尊不孝,村中有名望的长者有权训戒处理。这种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至今仍在保持。
纯朴、豪爽、好客,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每有过路客人,牧人皆以上宾之礼款待食宿,他们认为,在太阳落后放走了客人,那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也会被乡邻小瞧。过去牧区之家无院落,蒙古包从不锁门,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人绝不会认为是无礼之举,反而觉得你能以诚相待而由衷地高兴。
牧民对于来客,不论是否相识,总是一面热情问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礼,请客人先行进入家中。稍稍坐定,便端上奶茶和奶食品,进餐时,又必备酒肉款待。遇有特别尊贵的客人。则要摆“乌查”之宴;
“乌查之宴”是蒙语,汉语叫摆羊背子。其礼节十分隆重,大体程序是:(一)献奶。前边说过,蒙古族认为奶食是最为纯洁、吉祥的食品,因此,向客人献上洁白的鲜奶或酸奶,是主人敬客的最高礼节。献奶要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职务大小,主人双手端起盛有奶子的银碗,依次敬献到客人面前。客人应双手接过,作为回礼,要用右手无名指蘸上奶子向空弹三下,以表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二)上“乌查”。主人用托盘把全羊各件按羊体结构顺序摆好,在每一件上割一点肉放到羊头上,头朝客人,举向客位,意即现在把全羊献给您了。客人依次从羊头上取一小点肉以尝,表明对主人敬意的全部接受。这时,有专人把羊背子肉割开。以供大家各取所需。按照古老的风俗,全羊之中,唯独羊尾和左小腿不能吃,应回敬给主人。在此之前,主人还要在各件之上取肉放在盘或酒盅里,然后出门喊一声“迪吉乌力古贵(把全羊献给您啦)、以示对祖宗的敬意。(三)献酒。给主宾席上的长者或者职位高者敬一杯酒,接过干杯,然后再回敬一杯。至此,大家就可以随意动手品尝全羊之美味了。牧民认为,吃了大腿和胛子肉能够成为最有福气的人,所以乌查宴席上,至今仍有分食“福肉”之习惯。
蒙古族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牧民放牧,常随身携带酒壶,有客至,也是无酒不成席。给客人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敬酒一般一次敬三杯,客人至少要喝两杯,客人不喝,便可以歌相劝,有时还赤诚地单膝跪倒请你喝下。客人喝醉,主人非常高兴,认为你是看重了他。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请安等类型。
哈达是藏语音译,是绸或帛织品,颜色多为浅天蓝色,长短一般在一尺五寸到八尺之间,两端有拔丝, 约长半寸许。献哈达常用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的场合下,以表示敬意和祝贺。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叠成双层,开口一方朝外,身体向前微躬,双手捧献给接受人;接受人也是同样的姿态。献哈达的礼节至今仍很流行
递鼻烟壶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老的风俗,也是最普通的相见礼。民间传说,早先,蒙古族人民见面都要互赠宝物,以表示自己对朋友的真诚;后因贫富不同、赠物不能等价,便以鼻烟壶取而代之。
鄂尔多斯传统习惯是不分男女,都可备一个鼻烟壶(女用壶要比男的小些),不过,现在鼻烟壶里大多不装烟,交换鼻烟壶只是作为见面礼节。
送鼻烟壶也有一定规矩。同辈相见,要双手持壶,右手递接,双手两次交换,最后物归原主。晚辈见了长辈,则要先磕头,后换壶请安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同辈相见,请安要互相问好,遇有长辈,男子单曲右膝,女子则曲双膝。
在鄂尔多斯民族风俗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和忌讳。骑马或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时,不能从人家的门口或马尼宏杆子中间穿过去,也不能跨越套马杆。接近主人房舍时,要轻走慢行,早点下马下车,一为尊敬主人,二不惊动畜群。马绊子要大头朝上挂在马鞍上,马鞭子不能带进屋里去。
蒙古族牧民喜双不喜单,所以,若给主人赠送礼品,每类物品最好是成双成对的。到牧民家,请先向主人问好,然后再问天气和牲畜情况,即使当时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说吉利的话。不要一进门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谦让,当然也不必过分客气。不过入座一定要双腿盘起,尽管这种坐式对你来说很不舒服。切记不可坐锅台,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炉或灶火上暖脚。主人敬酒时,要用双手接过。不要用左手给主人递东西。酒宴上,不论接酒还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来。
年 俗
鄂尔多斯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成陵祭奠
蒙古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227年病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却在草原上一代一代地进行着。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三十多次,而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所以每逢祭奠,被称之为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达尔扈特人把灵包请到高大的楠木灵车上,由传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后代——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银白色马拉到祭奠之处,摆上供品,并由祝颂人以高亢顿挫的声调,颂扬成吉思汗的功绩。祭奠习惯和方式基本上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祭天方式,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祭奠,征得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力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且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和10月初三共进行4次。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 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炼烛,芬芳的香炷,肥壮的整羊,鲜美的牛羊奶,乳黄的酥油,芳醇的马奶酒等最圣洁的祭品; 祭奠由达尔扈待人主持进行。传统的祭奠仪式是:祭奠者先到墙外正南百步远的“金柱”,蒙古语称“阿拉腾嘎都苏”处绕柱三圈,每日必得99人方止;又到距柱8l弓处向外首洒奶。绕柱后,再绕旁系的大白马及马驹;亦用小木勺舀奶酒扬。绕马后,再由守陵人员把奶盛在银碗中扣于马背,马受惊腾跃,碗落方止,碗落地后如仍扣着,则要重来。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献酒人跪于殿外。由陵户从献酒人壶中将酒倒入二酒盅里,献酒人用长方盘捧入陵殿、由陵户接过酒盘置于羊肉上,献酒人行礼后退出跪于原处。殿外另—陵户取酒盘,只听进殿时口中喊:“哦!哦!哦!”将酒取出。倒入一在盅中,再换新酒送给献酒人捧入。献酒时,殿外有两个老陵户念词,这些词无文字记载,也没有人能够“破译”,因而被称之为“天语”。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毡上,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献时长跪。献毕,每人投一块羊尾肉入案前火盆中,投时仍念祝词,有的甚至投二次肉。接着就是烧哈达碎片,用大银杯轮流跪饮烧酒,并跪食羊肉一小块。整个祭奠过程共用两小时之多。

那达慕
每年的八月,鄂尔多斯草原阳光艳丽,金风送爽,这是牧人们喜庆丰收的最好季节。这时,他们准备各种美味奶食品,酿制马奶酒,宰杀牛羊,缝制新衣服,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游艺会),进行鄂尔多斯蒙古族喜好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的体育比赛,使挡个草原沉浸在一片欢乐样和的气氛之中。
那达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众集会,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特色。据记载,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那时候,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蒙古族喜爱的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并称这三项体育比赛为“好汉三艺”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畏兀尔蒙文,公元1225年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 》称:“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这次比赛中,成吉思汗的侄子叶松吉在三百三十五庹(庹为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约五尺左右)射中了目标。”公元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中,也有几处较详尽地记述了蒙古族进行射箭比赛的生动场面。关于在那达慕大会上赛马和摔跤,也有很多记载,十三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的<纪行>中,蒙古族文学巨著《格斯尔传》和其它许多民间史诗中,都对上述两项比赛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到元、明期间,在那达慕上进行蒙古族“好汉三艺”赛已经比较普遍了,并将“好汉三艺”的比赛规范为那达慕的固定内容,以鼓乐助威,颂词激励。当时的颂词中有这样一段:“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好汉三艺比赛,接连 不断,蒙古族力士整队上场。”另一段祝词中又说:“你擎起万钧弓 啊,搭上了金色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地撒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穿飞翔的大雁,啊,祝颂你啊,生铜熟铁般的力 士。”从上述记载和其它民间故事及史诗中对那达慕的描写,可以 看出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所占的主要地位;“好汉三艺”是 他们生活和生产的产物,没有过硬的本领,就难以定南闯北,建 功立业。为精通好汉三艺,小孩子从幼年就开始勤学苦练,以求出入 头地,每年在那达慕大会上取得好成绩的优胜者,常常为公众所拥戴。
到了清代,那达慕已成为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群众游艺活动,而且除了体育、文艺活动外,还增加了集市贸易、物资交流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规模大小不一,大则一个旗举办,小则一个牧户承办,因而在比赛中的获胜合所得到的奖赏也轻重不一。小型那达慕上获胜的摔跤冠军,一般奖1只羊或几块砖茶,较大型的则奖一匹全鞍的马,特大型的那达慕冠军获得者,要奖给鼻带银环、背驮珠宝绸缎九九八十一件赏物的银白色骆驼。但是当时的那达慕,往往起不到游艺的作用,而是变成了王公贵族、协理台吉、章盖梅林斗奇争雄、寻欢作乐的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达慕才真正变成草原上蒙古族人民自己的游艺场所。每当举行那达慕,整个草原热闹非凡,牧民们身着艳丽的服装,骑着马驼,坐着勒勒车,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那达慕大会一般进行5—7天。牧民们在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炊烟升腾缭绕,人欢马叫,别有一番情趣。在那达慕期间、牧民们除采购物资外,还观看乌兰牧骑的精彩文艺演出,现在又增加了参观各种展览,交流信息,学习科技知识等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婚礼和回门。
定亲 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娴于辞令、善于交际的媒人去女方说亲。当然,女方也要详细地了解男方,不过在形式上必须让男方占个主动。姑娘一般在十七、十九这些奇数年龄成婚。定亲通常分两步进行。
先是小定。由媒人自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一同携带两盘饼子(每盘有8个圆形面饼,上面放有奶食、红枣和糖)、一瓶白酒来到女方门上,喝完茶以后,将两盘饼子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姑娘的父母品尝奶食,再向他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说明求婚的来意。而后从拿来的瓶里倒出酒来敬给女方双亲;再把其余的酒连瓶子交给他们。接着就在女家的欢宴上详细介绍男家特别是女婿的情况,提出求婚的愿望。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姑娘也得点头),才算初步达到了求婚的目的。
再就是大定 这次除原来的两个人外,还得有女婿和一位近亲,选择良辰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绵羊背子(煮熟的整羊,如没有,绵羊背子可以用砖茶代替)、两盘饼子、一瓶酒等礼物来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也要有娘舅近亲和邻里等几个主要人物在场。男方让女家主人品尝奶食之后,便献哈达,将饼子和羊背子摆在桌上表示送来了定亲的礼物。这时主家便出来一个人,将羊背子象征性地品尝以后,便端起盘子正转一圈放了下去,尔后媒人便向女方长辈每人敬酒两盅,便开始饮酒用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决定聘礼的数量和结婚的日期等事宜,蒙古语称作“依克河勒奇高日”。聘礼通常称为穿戴,有“一九”、“二九”之说,“一九”主要包括砖茶、大布、帽缨、腰带、大畜,还有给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给姑娘的礼袍等。这些物品大部分在娶亲时又陪送回去。姑娘的头戴主要由女方家准备,但男方家应根据财力情况给予必要的资助。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头戴往往完全自备,有的还相当昂贵,在一般情况下,大定也可以简化程序或跟婚礼一起举行。
大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八卦是指火、水、金、土、天、气、木、山八种东西,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一个人去越南旅行是什么感受? 一个人去越南旅行是什么体验? 请介绍几款永久免费的网游,要求在里面.(回答完+30分,说一不二) 朗逸的水温高或者开锅了会不会报警? 零售价的25%进货34%出货等于多少个利润点 朗逸水箱开锅的原因 东山村概况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庆云县村名由来 马家村的村庄由来 手机照片在手机的哪个文件夹里面? 简述文献资料的查找来源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殿堂侍卫图—“梦回大唐”系列 伽蓝殿殿堂装饰 西藏阿里东嘎壁画窟内容简介 拉萨大昭寺院壁画介绍 雅思考试大小写、简写算错吗 雅思听力区分大小写吗 狗狗和主人如何和睦相处 如何才能与狗狗一直相处呢? 然字开花帮帮忙 【高中地理讲了啥】(005) 等高线地形图 ...字的爱国作文,或者400字的为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的读后感... cf1单挑的技巧(运输船),2挑战巨人城废墟的技巧(比如拿什么枪,在哪里打... cf玩了半年如何跟高手单挑运输船 四川什邡有什么特产 CF中,如何打好运输船这个地图 For you,I'm willing to do everything.怎么翻译 CF运输船攻略 CF运输船的技巧有什么 Yes,I would,for you 翻译成中文 cf中 运输船对枪 ...2坦克开局加点及故事背景选择推荐介绍_永恒之柱2坦克开局加点及故事... ...柱2武僧solo诅咒之路人物培养推荐介绍_永恒之柱2武僧solo诅咒之路人 ... 永恒之柱2新手阵容推荐介绍_永恒之柱2新手阵容推荐是什么 我今年38岁了,得了两侧筛窦炎,吃什么药可以缓解头疼? 永恒之柱2圣武士好用吗介绍_永恒之柱2圣武士好用吗是什么 双侧筛窦炎吃什么药最有效? 筛窦炎吃什么消炎药 拉稀有血是怎么回事 孩子拉稀有血是怎么回事 6岁小孩拉稀有血怎么回事 拉稀喷出很多鲜红色的血怎么办 沐英家族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为什么古代满清男人会有剪发留辫的习俗 请问事业什么时候会有转机 很快会有转机的机是什么意思 潘玮柏唱的转机歌词说的是什麽意思? 无线网卡拨号上网,如何实现通过路由共享上网 乙肝两对半检查先是2、4、5项阳性,后变成4、5项阳性 天天跳绳造足球衣的胶水怎么得到 怎么样表白才是最浪漫的? 脸上痘痘抠掉后会留下黑色好像可以抠掉的疤,现在额头上挺多的都挺久了... ...就又被我指甲抠掉了,现在整个额头都是伤 一片红 有照片 急求好用的去疤产品,抓破皮然后总抠留下了深色的疤。额头和后背 出水痘,额头被抠破,会不会留疤 请问大家谁知道田径运动会记时书写格式如3分46秒77该怎么书写f有谁了解... 请问大家下田径运动会记时书写格式如3分46秒77该怎么书写我想知道到,谢... 使用护肤品的正确顺序 护肤品正确的用法顺序 钟灵毓诗歌作品 h1z1物品交易就是买家拿支付宝付钱卖家打装备需要中介,中介去那找安... 武林外传手游怎么快速升级 获取大量经验值方法 武林外传手游强化装备技巧介绍_武林外传手游强化装备技巧是什么 葛力姆乔,乌尔奇奥拉,我感觉十刃不是力量排名的。。。大家觉得呢_百度... 男士带貔貅多大好? 开运貔貅越大越好吗?貔貅大小对灵性有影响吗? 貔貅是不是越大越好? 要参加运动了,800m,现在大概跑2分30,想跑到2分20,怎么破,求指导 徐峥和陶虹的婚姻为什么让人觉得十分羡慕? 2016天门市退休工资调整 湖北省天门市2016年农田淹没补偿有哪几个镇 2016年三月天门市联考在哪看成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知书什么时候能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几号寄出啊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书什么时候发啊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书什么时候到啊?都快3030号了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知书什么时候寄到啊?什么时候开学?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啊,我等的急死了。各位知道... 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今天发的通知书发到绍兴嵊州市要几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09届新生的入学时间? 用什么水浇文竹最好文竹浇什么水最好 婴儿心跳快怎么回事 质量功能展开中的屋顶反映 音乐作品的展开部分的调性一致是什么方向 带有"内外"两字的成语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鉴别真假银元吗?如何收费,如果是假的会不会没收... 我有祖传古钱币能不能卖出去 详细的 - 带宽 前端总线 QPI总线都有啥区别 ...有时说着很不流利(有些语言吐字不清)有点自卑了 什么原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