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4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4 19:10
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着人民群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又增加了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太平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侵略威胁加紧,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清朝的封建统治者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太平军势力强大的时候,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奕䜣等人上奏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七十一)在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被清军重重包围的时候,1864年5月,奕䜣等人上奏说:“现在江浙尚在用兵,托名学制以剿‘贼’,亦可不露痕迹,此诚不可失之机会也。若于‘贼’平之后始筹学制,则洋匠虽贪重值而肯来,洋官必疑忌而阻挠,此又势所必至者。是宜趁南省军威大振,洋人乐于见长之时,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五)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外国的侵略威胁凸显出来。1866年4月,同治皇帝发出上谕:“因思外国之生事与否,总视中国之能否自强为定准”,“应如何设法自强使中国日后有备无患,并如何设法预防俾各国目前不致生疑之处”,着官文(湖广总督)、曾国藩(两江总督)等10个督抚专折密奏。(《洋务运动》(一)第15页)再次表明“自强”是为了防御外国侵略。
早在1861年1月,奕䜣等人就根据当时形势向咸丰皇帝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七十二)1862年,他们又向同治皇帝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把制造先进武器作为实现国家自强的第一步。1862年11月17日,同治皇帝发出上谕,要求各通商口岸,“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务须得其密传,能利攻剿,以为自强之计。”(《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从此开始了学习制造西方先进武器以求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称为自强运动,亦称洋务运动。上述清政府根据形势采取的对策,都是在“自强”目标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