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4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4 18:49
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包括低失业率、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目标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如多恩布什在《宏观经济学》中的论述:若通胀预期不变,通胀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会相应增加2个百分点。失业率每上升2个百分点,GDP会下降4%。因此,通胀率降低与GDP减少存在直接关联。
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关键贡献。菲利普斯曲线描绘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短期关系,而奥肯的奥肯定律则量化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据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中的表述,每2%的实际GDP增长对应1个百分点的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GDP,即一国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与潜在GDP(在价格稳定下的最大产值)相比,实际GDP在经济周期中波动较大,奥肯定律可用来预测失业率变化。
奥肯定律的关键原理是,为了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率必须与潜在GDP增长率相同。例如,在1979-1982年美国滞胀期间,由于实际GDP增长低于潜在GDP,失业率上升。公式表明,失业率的变动与实际GDP和潜在GDP增长率差值成反比。理解失业率与GDP增长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增长速度差异。
在中国,鉴于庞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对于解决失业至关重要。学者们通过多种方式研究中国的失业与GDP增长关系,如计算GDP增加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就业产出弹性等。尽管如此,准确理解奥肯定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最后,奥肯定律还与隐性失业和收益递减规律相关。在经济衰退中,企业因成本和人才流动性考虑,可能存在隐性失业。而当经济扩张时,隐性失业者可以重新参与生产,导致产出增加百分比大于就业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奥肯定律与收益递减规律看似矛盾的现象。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