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 ,有三个是江苏人!另一个是江苏人的弟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8 06: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8 08:06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当他72岁时,元朝灭亡,朱元璋邀请他做官,但被施耐庵回绝了,最后死于淮安,终年74岁。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山西太原人,是施耐庵的徒弟,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也未能做官,只好回家写小说,并帮助师傅施耐庵整理书稿。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江苏淮安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至中年始为岁贡生,50岁时出任浙江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晚年拂袖而归,闭门著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在江宁织造府(相当于清朝时中国最大的国企)任职,后因亏空曹家获罪被抄家,家道中落。当时的曹雪芹才13岁。因为是罪臣之后,无法科举,只能靠卖字画为生,或者朋友接济度日。
由此,笔者发现一个规律,四大名著的作者,几乎全是江苏人,唯一一个山西人罗贯中,还是江苏人的学生,而且久居江南。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难道江苏人天生善于写小说?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人口迁徙
“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因常年遭到金兵和蒙兵*扰,中原居民累计南下移民500万(多为大家族,大贵族),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
而且迁徙不仅带来了人口,还带来了财富,技术,文化等等(高素质移民?)。
二、科举制度盒和官场
因人口迁徙,江浙一带人口密集,大家族,大贵族,大商贾云集,人才倍增。
江苏也成为明清时期,最大的科举考场。参加人数众多,中举人数量也很多。
上图为“清代科举大家族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江苏大家族,考中进士247人,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考中进士的人数多,自然没有考取功名的人数也很多。于是这些不能进入官场的知识分子,需要其他途径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或者说养活自己),而诗词歌赋,不足以养家,于是适合普通百姓阅读的章回体小说,应运而生。
还有大量因不适应官场氛围,和被官场排挤的读书人,也选择弃官从文。
四位作者中有两位,都是官场失意,辞官回家,开始写小说。
三、印刷业和出版业
产业是喜欢扎堆的,小说产业(出版业)也不例外。
小说产业(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上游产业——印刷业。
虽然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唐代,但没有获得大规模的推广,直到明代才开始兴盛。
科举的兴起,文化的昌盛,使得印刷产业蓬勃发展,也促使其成本下降,于是给民间读物更大的发展空间。
文字不再是社会上层拥有的特权,诗词歌赋也不再是文化的特定表达形式。小说、戏曲等带有浓重故事性的读物,大量涌现,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明清两代,南京成为印刷业的中心,自然也是出版业的中心,于是江苏人,可以更方便的出版自己的小说,也会有更多机会出版自己的小说。由于小说家的聚集,小说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
所以四大名著的作者,多为江苏人,也不足为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8 08:06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当他72岁时,元朝灭亡,朱元璋邀请他做官,但被施耐庵回绝了,最后死于淮安,终年74岁。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山西太原人,是施耐庵的徒弟,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也未能做官,只好回家写小说,并帮助师傅施耐庵整理书稿。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江苏淮安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至中年始为岁贡生,50岁时出任浙江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晚年拂袖而归,闭门著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在江宁织造府(相当于清朝时中国最大的国企)任职,后因亏空曹家获罪被抄家,家道中落。当时的曹雪芹才13岁。因为是罪臣之后,无法科举,只能靠卖字画为生,或者朋友接济度日。
由此,笔者发现一个规律,四大名著的作者,几乎全是江苏人,唯一一个山西人罗贯中,还是江苏人的学生,而且久居江南。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难道江苏人天生善于写小说?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人口迁徙
“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因常年遭到金兵和蒙兵*扰,中原居民累计南下移民500万(多为大家族,大贵族),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
而且迁徙不仅带来了人口,还带来了财富,技术,文化等等(高素质移民?)。
二、科举制度盒和官场
因人口迁徙,江浙一带人口密集,大家族,大贵族,大商贾云集,人才倍增。
江苏也成为明清时期,最大的科举考场。参加人数众多,中举人数量也很多。
上图为“清代科举大家族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江苏大家族,考中进士247人,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考中进士的人数多,自然没有考取功名的人数也很多。于是这些不能进入官场的知识分子,需要其他途径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或者说养活自己),而诗词歌赋,不足以养家,于是适合普通百姓阅读的章回体小说,应运而生。
还有大量因不适应官场氛围,和被官场排挤的读书人,也选择弃官从文。
四位作者中有两位,都是官场失意,辞官回家,开始写小说。
三、印刷业和出版业
产业是喜欢扎堆的,小说产业(出版业)也不例外。
小说产业(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上游产业——印刷业。
虽然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唐代,但没有获得大规模的推广,直到明代才开始兴盛。
科举的兴起,文化的昌盛,使得印刷产业蓬勃发展,也促使其成本下降,于是给民间读物更大的发展空间。
文字不再是社会上层拥有的特权,诗词歌赋也不再是文化的特定表达形式。小说、戏曲等带有浓重故事性的读物,大量涌现,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明清两代,南京成为印刷业的中心,自然也是出版业的中心,于是江苏人,可以更方便的出版自己的小说,也会有更多机会出版自己的小说。由于小说家的聚集,小说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
所以四大名著的作者,多为江苏人,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