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arch.china.alibaba.com/selloffer/%E6%94%AF%E6%8C%8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19: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9 05:12
1、对水电油价格的管制。我们要倡导的是节约型经济,是要各行各业降低消耗,提高产出。但是,对水电油这种底端的价格进行管制,就是变相的鼓励消费。它实际上是鼓励公众敞开使用水电油。比如,居民生活用电不涨价,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生活中可用可不用的水和电就白白地用了。对于开车族来说,目前每加一次油(50升),就相当于享受了国家200元以上的补贴。此种政策,只会使得水电油的供应紧张,而企业亏损加剧或盈利下降,却又没有积极性加大生产,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对加油者来说,尽管价格没有涨,但加油排队等候所花费的时间也是变相成本。国内消费不降低,就只能大量进口原油,每年白白扔掉大量外汇给产油国。这种政策模式,与我们的社会建设目标,岂非南辕北辙?
2、压低粮价。目前,农产品中只有粮食价格涨幅最小。在化肥农药等主要产品涨价超过100%的情况下,粮价居然被稳定,从而使得绝迹多年的粮食走私重新猖獗,这就是政策失策之处。表面上,粮食消费关系千家万户,价格稳定或涨幅小,可以使贫困人口生活成本低一些。其实,在骨子里,这种目标还是为了压制通胀。为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通胀指标,我们牺牲的却是超过中国人口一半的农民的利益。如果通胀加剧,农民的生活水平将相对下降。这将陷入一个经济越发达,农民越苦的恶性循环。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确保18亿亩耕地,确保粮食丰收,主要靠的是温情攻心和农民的习惯。如果这种趋势恶化下去,一旦撂荒的农民增多,粮食产量供应不上,引起的后果才是不堪设想的。要鼓励农民种粮,除了提高粮价,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补贴到农田,何如直接提高粮价呢?如果担心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所有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保障,远胜过目前的低粮价政策,因为它损害的恰恰是收入最低的农民的利益。
3、管制利率和汇率。社会资金紧缺,全拜紧缩的货币政策所赐。表面上看,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了,央行收回流动性,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流动性过剩,根源在于银行业的垄断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银行垄断,使得民间借贷市场无序;人民币升值,又使得大量外汇流入中国,外汇占款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收回这些套利资金,央行只能提高准备金率。结果却使得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没有关系和后台的中小企业率先陷入资金短缺困境。解决资金短缺,理论上有两条路:一是扩大供给,二是提高价格。但我们现在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缩小供给,稳定价格。这样下去,就是提供了新的寻租空间,腐败空间。要贷款,就要找关系,就要付红包,别无它策。如果这样下去,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改,外汇继续滚滚涌入,我们还要分心去打击热钱,结果就是央行那里趴着十几万亿资金,社会却对资金紧张叫苦连天,最后必然导致经济硬着陆。
4、稳定房地产市场。最近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这种判断,显然是基于房地产价格即将暴跌,担心会危及银行,进一步危机经济。但怎样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靠给开发商发放新的贷款让其加大开发力度?还是靠给买房者发放新的贷款或优惠措施鼓励其多买房?前者扩大了供给,价格会跌;后者扩大了需求,但对银行风险岂非更大?所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说法,只怕很难落到实处。没有证据表明前几年房价涨是合理的而现在房价跌就不合理。人为稳定市场的做法,只是短时有效,无法起到根本支撑作用。这一点,在中国股市已经体现了无数次。1993年-1994年,中国股市死守750点,结果崩溃后股价又跌去一半。房价也如此,这个数十万亿财富聚集的市场,没有什么政策可以阻止它下跌。相反,如今的恶果,恰恰是前几年不正常的土地政策和限制小产权房政策等造成的。如今自尝苦果,也无话可说。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9 05:04
我国政府在价格政策上给人的感觉是缺乏明确的指向和统一的
步调。一方面,从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行业自律价”、保
护价、限价的政策,以"反对恶性降价竞争",保护一些弱小企业。如去年的行
业自律价"就惹得一些有经营能力的企业怨声载道,称有关政策是在"保护落后"。
今年出台的机票限价、彩电限价措施,效果也不佳,航空公司仍在偷偷打折,
彩电企业压根就不理所谓限价的"茬"。但另一方面,国家又在积极打击垄断价
格的行为。今年下半年,有关部门将根据正在制订的"政策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重拳出击"行政、行业、地方价格垄断现象。在国家看来,价格垄断主要是行
政性垄断,是当前价格工作的重点。国家计委指出,现阶段地方垄断和行政垄
断尤为突出。一些地方加强对本地企业的保护,甚至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
场,导致低效率企业无法被淘汰,资源无法进行流动和重新组合,不利于经济
结构调整和企业素质的提高。为此,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反垄断法"和
反价格垄断、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法规。由此不难看出,针对通货紧缩时的不同
经济问题,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对价格问题的不同看法,因此出现政
策打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