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燕子矶原文及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6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小时前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在江苏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为岩石东北的一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石直立长江水面,三面临空,远远眺望,形如燕子展翅,凌空欲飞,故得此名。这里形势险要,临水窥陆,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处。燕子矶临近岩山风景区,景致独特,历来倍受文人*客之青睐。如夜晚登矶,澄江如练,水月皓白,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公元1352年参加红巾军,自1368年起做了三十一年皇帝。
据说此诗是朱元璋微服出征至燕子矶时,即兴而赋,可谓信口道来。当时,一群年轻举子以燕子矶为题,比之为秤砣,作为诗的起句,却无人能续出下句,后为朱元璋接上,补就此诗。以上虽为传说,但此诗语言确有口语化特征,真如同信口赋就。
且按传说做析,将燕子矶比作秤砣,非常附合它三面凌空,腾然欲飞之形态,堪称比得别致而又恰当。只有秤砣,自然不能为诗,秤杆又该以何做比才为合适?朱元璋将之比为“长虹”,一出口,即有夺人的气势,使整个诗的份量陡然加重了不知多少倍: 假如燕子矶是一只硕大的秤砣的话,那么,用长空的彩虹作它的秤杆,怎么样? 又似在询问那些接不上下句的举子们,实则表明只有长虹作它的秤杆了。封建帝王也有其气概,而朱元璋也不属“只识弯弓射大雕”之列,有横贯长虹之势。
“天边弯月是钩挂”,诗的第三句可谓别开生面,把天际的弯月比作秤钩,可以看到诗人想象之独特新颖,诗作在气势之余,又平添了几分诗趣。以“弯月”为“钩挂”,这里运用了一个借喻,至此,一杆大秤的构思已经完成了。那么,“天边弯月是钩挂”一句便有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燕子矶为秤砣,长虹作秤之杆,弯月这个美妙奇丽的秤钩用以挂什么东西呢?这杆硕大无朋的秤又该去称什么?
“称我江山有几多。”朱元璋能想象到用这杆大秤去称大明江山,把祖国的大好河山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足见其诗构思之超俗,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那冲天的气概。“江山有几多”,似问不问,诗人告诉人们,大明江山“重”不可量,再大的秤,哪能把大明朝广阔美丽的江山称出来呢!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时值改朝换代后之盛世,朱元璋表现出对明江山的怜爱之情是自然的,但还应有别的感*彩寓于其中。
首先,他在感慨自己已有的江山得之不易。他早年曾经出家当过和尚, 困迫之中还讨过饭,后来参加了元末红巾军郭子兴部。 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兵攻占集庆 (今江苏南京市) 重镇,自称吴国公,后改称吴王。又俘虏红巾军另一将领张士诚,接着又进行了艰苦的北伐。最后于公元1368年统一中国,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方才做了皇帝。多少年的征战,多少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使他得以获取大明江山。“称我江山有几多”,这是朱元璋发自内心的感慨: 这大明江山该有多重啊! 它让我倾注了多少劳苦,多少心血,再大的秤又怎能称得动呢!
另外,读来还有一丝欣喜与自鸣得意的成分在其中,这与第一条是相辅相成的: 这大明江山已为我一人独揽,用燕子矶做砣,用长虹做杆,用天边的弯月做钩,来称一称我这辽阔的江山! 一种无法遏止的喜悦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故能做出以上恢宏的想象与奇妙的比喻。
这首诗不在写景,而是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并表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和如虹的气概。全诗构思独具风格,比喻巧妙,诗趣横生,在帝王诗作中当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