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21:50
罗振玉与大内档案的渊源始于1909年,当时为了整修内阁大库,朝廷计划销毁大量档案。张之洞委派罗振玉去挑选书籍,罗氏因其学术造诣,发现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于是上奏朝廷请求保存,建议由学部保管。1921年,教育部和历史博物馆因经济困难,将约15万斤档案装入八千麻袋,作为废纸卖给北京纸店,罗振玉得知后出价12000银元买回,从中发现珍贵史料。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罗振玉两次挽救档案的行为虽有争议,但无疑保护了一部分历史资料。
然而,这些档案的命运多舛,1924年,罗振玉再次出售,这次是卖给清朝遗老李盛铎。关于这些档案的价值,鲁迅认为它们就像败落大户家的废纸,可能有价值也可能无用,关键看人的看法。有人认为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对档案的珍视带有个人情感,而社会教育*夏曾佑则主张不应干涉,任其自然。教育总长F先生误以为麻袋中有宋版书,下令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多为贺表、奏章和二三甲的殿试卷子,真正珍贵的如宋版书、蜀石经等并未找到。
最终,档案被分为“保存”和“放弃”,部分被北京大学接收,其余继续收藏于博物馆。尽管有人提议销毁,但出于官场顾虑,这一过程变得复杂,档案被反复检查和再分配,直到F总长下台后,仍未得到有效处理。直到历史博物馆自行出售,这些档案的去向再次引发神秘风波。
对于外界关于珍贵文物的疑问,作者推测,真正的好东西可能来源于先前被隐藏或伪造,而并非直接从八千麻袋中发现。他指出,中国公共物品的保存历来困难,无论是外行还是内行,都可能导致损失或盗窃,这并非仅限于书籍和古董。
“八千麻袋”事件是指1921年-1929年期间,清代内阁八千麻袋档案整个转辗、拍卖、散失的事件。1921年春,北洋*财政困难,故将大部分档案分装八千麻袋,计15万斤,以4000银元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造纸。清朝遗老罗振玉以高价购得部分档案。1924年,罗振玉因财力不支,将档案以16000银元转卖给前清驻日公使李盛铎,1929年李盛铎又将这部分档案以18000银元转卖给*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始得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