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将承担起主要责任——融合教育对残疾儿童全覆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8:00
北京三岁男孩东东,因“语言发育迟缓”被诊断为“自闭症”。医生建议他多与健全孩子交流,以利于语言恢复。然而,对于是否能进入普通学校,他能否跟上课程进度,以及在课堂上是否会有不守纪律的行为,东东的父母充满了担忧。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让家长看到了希望。《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残疾儿童少年可就近进入普通学校,通过融合教育实现共同成长。这标志着从“特殊学校为主”转向“普通学校为主”的教育观念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比例基本稳定在50%上下,普通学校已成为接收残疾儿童的主要力量。这一变化,得益于2017年《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普校优先”的政策,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这些政策为全社会传递出普通学校承担主要责任的信号。
《意见》细化了“随班就读”的政策,提出了“一人一案”、“一地一案”的实施策略,强调地方的“实施力”。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丁勇认为,《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圆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梦”,推动从“特殊学校为主”向“普通学校为主”的观念转变。他认为,融合教育既是对残疾儿童的帮助,也是对普通儿童的教育,全面推行融合教育是必然趋势。
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就读后能否顺利适应的问题,专家指出,关键在于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意见》强调提升融合教育质量,不仅关注残疾儿童的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和家校合作,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融合、课程调整和观念改善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专家呼吁,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促进普通学校教师和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观念转变,营造支持性环境。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落细,各地已开始探索建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编写随班就读学生学科学习评估手册、组织召开工作例会、为残疾儿童建立档案等措施。这些实践为持续推进融合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仍需进一步细化制度建设,加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特殊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师范专业的开足开齐,同时促进全社会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正确认识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