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2:28
上祀节,古籍中记载的“祓禊”习俗。《风俗通·祀典》与《后汉书·礼仪志》均提到,周礼中女巫在三月上巳时节于水上进行“祓禊”与浴,以清洁身心。孔子与弟子们沐浴于沂水、吹风于舞雩的情景,体现上祀节“祓禊”的场景。
三月三时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激发人们的愉悦与振奋情绪。上祀节不仅包括“祓禊”仪式,更成为宴饮游玩的佳期。随着时间流转,宴饮游玩活动发展为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娱乐形式——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文人墨客沿曲水而坐,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停于某人面前,取而饮之,继而作诗。若作诗不成,则需罚酒。这一将饮酒与作诗结合的“高雅”活动,深受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喜爱,盛行于当时。
据史籍考证,上祀节的渊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禊”。祓,意思是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则是指修洁净身,除去积秽。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在水边“祓禊”,洗濯身体,就可以祛灾禳福,确保一年平安。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巍晋时期,干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