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2: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4:46
周朝以前,关于君王女儿的封号和制度在黄帝时代至商朝时期尚未明确记载。周朝时期,女性通常称姓,如周王室为姬姓,故王室女儿被称为王姬,但这并非正式封号,仅是一种称谓。王姬的婚礼由同姓的诸侯国君主持,如鲁、晋等国的国君。
进入东周战国时期,诸侯的女儿开始被称为公主,但周天子的女儿仍保留王姬之称。秦朝建立后,虽然沿袭了周朝的风俗,但女性仍以姓氏命名,如秦国王族为嬴姓,女子称“某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主的称呼和封号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但具体细节不详。西汉时期,皇女正式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为翁主,公主的丈夫需为列侯,公主封号可能与封邑县名相关。
新朝时期,王莽改公主为室主,嫡长女王嬿被封为黄皇室主。东汉以后,皇女以县名封号,诸侯王之女封号则与乡亭相关,公主的尊宠程度决定了封号如长公主。三国时期,公主封号沿袭东汉,但详细记录缺失。晋朝时,公主封号改为郡名,诸王之女封县主。唐朝进一步规范,公主、郡主、县主等封号已定,宋朝时期,公主的封号多为美名,北宋徽宗时期,公主封号改为帝姬,郡主等封号也有所变动。
元朝和金朝时期,公主成为皇女和诸王之女的通称,金朝公主的封号沿用县公主。明代,公主封号更加细致,亲王女的封号也有所调整。清朝初期,皇女称格格,后改为公主,公主封号根据地位有固伦公主、和硕公主等区分。宗女的封号则根据亲王等级而定,如郡君、乡君等。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在中国典籍中常将公主简称为主。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常称作汤沐邑)。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家,因受中国影响也有公主封号。欧洲君主之女儿、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的称号——“Princess”翻译为公主,有时会依照与君主的亲疏翻译成公主和郡主。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亲属而被封为Princess的女性有时也会翻译为公主,如茜茜公主、戴安娜公主(戴安娜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