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10 2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23:27
李渊最初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三个儿子的地位和实力都是旗鼓相当的。到了李渊剿灭了大隋朝、建立大唐的时候,册立李建成为太子,又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渊没有去按照功劳封赏而是按照长幼有序的顺序封赏,或许就是担心李世民有一天会谋反。
在李渊父子打江山的时候,太子李建成一般就是留在后方,负责后勤、治理辖区,渐渐学习如何当一个皇帝,李世民则是在战场上上阵杀敌,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包括打败薛举父子、消灭刘武周、荡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平定刘黑闼等等。李世民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并有着自己庞大的嫡系部队,而太子李建成则一直待在后方,也拥有一批拥立自己的文臣。
然而,李建成绝对不是一个庸才,他很快就察觉到了李世民对自己的威胁,而李建成虽然有文官支持,却没有武将的拥戴,势单力薄没有办法抗衡李世民,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
李元吉这个时候才20出头,是一个典型的愣头青,他虽然也上过战场,但毕竟光环都被李世民遮挡了,因此他恨透了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拍即合,决定联合起来对付李世民。
和李元吉结成统一战线后,李建成实力大增,信心也大增了,他们两个这个时候拥有了空前的实力,就算李元吉想回头也来不及了。
武德七年,李建成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开始主动对李世民发动攻击。这场太子之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但就算是李世民加李元吉还是没有斗过李世民,最终两个人齐齐被李世民斩杀于玄武门,连后代都没能留下。
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从而开创了“千古帝范”与“贞观之治”的历史佳话。不过有些人奇怪的是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争夺太子之位,身为老四的李元吉为什么要趟这趟浑水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元吉也想当皇帝。武德年间,李元吉曾经给父皇李渊献上一块“祥瑞天石”,上面写着“李渊万吉”四个字。但李元吉私下跟自己的亲信说:“那块天石上的‘李渊万吉’其实是‘李渊元吉’,意思为李渊之后的皇帝应当是李元吉。”
李元吉
不过无论是根据礼法还是根据实力,身为嫡四子李元吉距离皇帝之位都是相当地遥远。因此李元吉的夺位计划主要是分成两步:第一步,联合大哥和二哥中一方干掉另一方;第二步,自己再干掉大哥与二哥幸存的一方。
但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既然是联合一方干掉另一方,李元吉为什么不联合李世民干掉李建成呢?
一,感情因素
“貌丑”的李元吉小时候非常不受父母待见,而李世民却是从小深受父母的宠爱,因此李元吉从小就对李世民充满了嫉妒与愤恨,兄弟关系并不融洽。在“太子之争”的时候,李元吉曾经多次宣称要直接杀死李世民,甚至说要自己亲自动手。
由于隋朝规定地方官不得带全部家属上任,因此李渊经常是只带着李世民去上任,然后让其他儿子住在老家,由李建成负责掌管家里的事务。因此相比较李世民,李元吉和李建成一起相处的时间更长,关系也更亲密。
二,个人恩怨
李元吉不仅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好,跟李世民的部将更是结怨颇深。李元吉一直自诩为武艺天下第一,却三次败在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的手下,其中一次尉迟敬德还是“空手夺白刃”。因此李元吉算是把尉迟敬德恨到骨子里去了,自然很难跟秦王府联合。
三,礼法因素
“夺嫡之争”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下的政治斗争,因此作为嫡长子与合法太子的李建成拥有很大的优势,与李建成联合的胜算较大。而且李世民和李元吉同为嫡出亲王,礼法上的身份相似,由于“同性相斥”,联合的基础也不大。
李建成
四,实力对比
在李元吉看来,大哥李建成的实力要比二哥李世民弱。因此大哥李建成更愿意与自己联合,在联盟中李元吉也能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另外由于大哥李建成的实力比较弱,那么李元吉进行“夺位计划”第二步的难度也要小得多。
对于李元吉的心思,李建成也不是一无所知。“玄武门之变”前夜,李建成曾经亲口许诺:自己登基之后将立四弟李元吉为“皇太弟”,即皇位继承人。可以说如果“夺嫡之争”的失败者是李世民的话,李建成和李元吉之间肯定还会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