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4 22: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20 00:42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遇到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面临亡国之危时,一个最常见的自救办法就是南渡。晋朝有西晋东晋之分,宋朝有北宋南宋之别,虽说领土疆域会大大缩减,但是也是延续了王朝法统,最重要的是,人民能免遭或者少受许多战火的荼毒杀戮,但是偏偏有一个朝代,明明在成立之时还有江南大片地盘在手,但是硬生生就是没扛住,这就是南明。
那么南明为啥扛不住?在崇祯皇帝死的那一年,大明王朝可在江南依然掌握着大片的领土和资源,北京是首都南京也一样是首都,并且南京城配备着全套的政府班子,绝对是今天皇帝到,明天就开工,要说军队,江北四镇的大批明朝武装力量还有接近百万人,比起全族人数当时尚不超过百万的满族人而言绝对有人数优势,那拿着这一手的好牌,南明是怎么打的?打到最后只能满盘皆输,永历帝还要逃到缅甸?
一:朱家无真主,合法成梦魇
一个王朝得以存亡绝续,尤其是乱世之中想要中兴,最需要的首先是一个名正言顺名且要雄才大略的君主,二者必要有其一,不然想续命也是比较难。
崇祯爷煤山殉国,那最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自然是崇祯帝的儿子,但是可惜的是,崇祯帝的几位皇子直到北京城破才被放出宫去,并且也没什么顾命大臣,崇祯帝在最后的时刻交代儿子的事,你们出去之后见到文官叫老爷,见到武官叫长官。这完完全全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后嘱托,却并没有任何兴复大明的雄心壮志。而崇祯的几位皇子也在之后被李自成俘虏,又辗转落到了清军手里,最终被杀。
最为根红苗正的革命接班人没了。于是只能从近支皇族里找,但是想立拥立之功的大臣太多,大臣们各怀鬼胎,就只能为了继承人问题而大打出手,如弘光皇帝在继位之初和继位之后,始终面临政权合法性问题。到了隆武皇帝就更悲惨了,几乎是并立的监国的鲁王,甚至都不愿意承认隆武皇帝是主子。
到了永历皇帝也是如此,永历帝只是区区一桂王,在作为重要势力的郑成功眼里,永历是否值得他奋力死战还真不好说。要说是天潢贵胄那是不假,但是永历帝上台时江南的半壁河山也已经风雨飘摇,大明王朝的皇帝已是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问题了,而永历皇帝本人也只是中人之姿,实在谈不上中兴之主的气象。
二:党争起祸端,南明搅屎棍
历史学家们在给明朝灭亡下论断时有这么句话:明之亡亡与党争,这是句实在话,从万历时代开始直到崇祯时代,党争这个毒瘤都极大的败坏了明朝的朝堂风气,也给国家的大政方针带来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几乎可以说,崇祯皇帝时代的党争在表面上是没了,但是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更为可怕,而天启一朝的党争就更不必说,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敌对阵营的就得整死。在天启朝阉党是比较幸福的,之后崇祯皇帝上了台就轮到东林党当家作主了。
而这两党的火拼和相互倾轧到了南明时代一样不例外,并且在很多时候,东林党的这帮知识分子可真的是把搅屎棍精神贯彻到底,不光在弘光政权时关于皇位问题上窜下跳,对于江北四镇的处理上也是到处找碴,并且更过分的是在弘光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继续发酵弘光的合法性问题进而挑唆左良玉打内战,等到清军打下了扬州城,全都没脾气了,南京城守都没守住,直接投降了。
三:无兵堪可用,枪杆指不动
一般在乱世,一定是藩镇严重武将称雄的时候,有枪就是草头王绝不虚假,而南明王朝在本身始终没能拥有自己的枪杆子的情况下,只能不停地仰人鼻息。弘光政权是江北四镇拱卫的,江北四镇投降崩溃,弘光直接沦为俘虏,隆武政权是郑氏武装集团拥立的,等到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觉得跟着唐王没混头之后倒戈,隆武政权也就垮了台。
而到了之后的永历政权更是如此,真正的冲在第一线试图恢复旧土,和清军作战的大部分是大西军的余部,这绝对是政府军里的头号杂牌,而这些军队勇猛有余,但是对皇帝是面子工程般的尊奉,还是真正的服从就不好说了。
而各个武装集团之间的相互攻讦,互相吞并地盘勾心斗角也一直是南明政权没能结局的事儿。朝廷在对于军队的管控上更是昏招迭出,如史可法对于高杰军事集团的处置,史可法在高杰死后完全扮演一个清高的清流角色,坚决不愿意认高杰的儿子为义子,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史可法本人的洁身自好,更能看出当时整个南明朝廷对于流寇出身的军事将领的戒心和防备。也正是这,促成了高杰军事集团的直接叛变。
这种事情在不断发生。如永历政权时期,孙可望谋求秦王之位和李定国和朝廷直接打成了一锅粥,这件事儿也直接推动孙可望走向反面,投降了清军,让李定国创造的两蹶名王震动天下的局面迅速崩坏,可以说南明的各个政权都没能处理好和军队之间的问题,甚至与军队不断威胁政权本身,乃至于反噬。
东晋有衣冠南渡保东南半壁,南宋有建炎南渡续命一百多年,而南明却是在这之后直接给出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是无数的知识分子、流贼、大兵、官僚、野心家合起火来断送了这个王朝,并最终消灭了最后一点种子,汉民族的血性和热情也在这明末清初的一场场大乱中间消磨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