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围高二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20: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8 20:3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铁笼里的英雄们有几个后来成为了躲躲闪闪的狗熊,但是围出了垂青千古的风流人物,就好似一圈人把我围在当中,尽管躯体被束缚,但我还可以眺望远方,思索问题,可是有着极强控制欲的人们,依然选择“无为之围”的脆弱和无能。
或许是东坡自己给了围者中一个“韦”字,使其丰满却空虚。就苏轼那对于反对新政的评论好比现在论坛上一个市民小小地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感慨,可这言论并不以致罪,真正的导火索是东坡的声望和名气,所谓“枪打出头鸟”,管你干嘛伸出头,反正打的就是你。一堆堆“羡慕、嫉妒、恨”,就像日本十几年未检查出的高度危险核电站里的反应堆哪里经得起震一震啊!宫中的“反苏”之风日益高涨,暴可笑的是像李宜之这一类的芝麻绿豆,不过这次他们“不哈日”或“哈韩”,人家也来“反苏”。没有胆量像李定、舒覃和王珪那样掀起大涛大浪,但能让东坡掉根头发也够他乐半天。
俗话说“知子者莫过于父也”,苏洵给两个出类拔萃的儿子的取名似乎正概括他们以后的人生。“轼”字实为古代马车前得一根横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可少了它紧急情况下的后果不堪设想。苏轼从小由此才华横溢又天性开朗外向的原因,小有名气,再后来二十二岁阴差阳错成了榜眼,二十五岁制科高等,只能说一切又太顺利,顺利得令人不可思议,正在准备一展宏图时,又正应为这外露太多的才华,将他一步步推下低谷。
当读到“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这句话时,我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连打个喷嚏都要环顾四周一下,可被判死刑都不知为什么,这可不是死的冤枉而是莫名其妙。不过也难为那些个小人,三百字的感谢信也研究了四个月,如果我们现代学生能这样对待学习的话,估计都把考试当做是放松的方式啦!苏轼在途中想要自己了断生命,或许死成功过或许没有途中的押送不比现在的运钞来得简单。一面想方设法在各个偏远的小村庄把东坡翻出来,在皇上面前磨破嘴皮让判他个死罪。可不让他死,准确地说,不让他像英雄一样义无反顾为正义而死,当然不行了,要东坡背上一个“挖社会主义墙角”的批评语再斩首示众,但牢中的东坡很淡然,他认定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是对的,就算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回答,答案还是原来的'那个。也是这份淡然救了他。
这次的围攻,不是东坡奋力抗争的结果而是这个围不攻自破。对于现实中不存在的事情添油加醋,如果是推理小说兴许是畅销榜的冠军,对于文化积淀,他们为何一定灌入带有各类口水的政治评论。东坡不视这些,但真正精神沟壑中的空荡荡地独自一人的孤独无告,他被迫彻底与世俗断绝,被迫屏蔽了来自了人间的喧闹,去寻找能聆听自己的山泉与高峰,去寻逝不论跨越了多少朝代但心灵相通的古人。当他无言的怒吼:“谁说文人不能种地时!”是堆积了多年的不满,对于现实的憎恶的发泄。
可能有人说他逃避,依我言,他没有理由去逃避,没有去跟那些幼稚的围攻者的愤怒,他只是顺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
历史不容被选择,无为之围对于它来说皆无意义。
只有被历史淹没抑或想改变它,但结局如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