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5 12: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09:59
深入探索古典音乐的调性奥秘,我们聚焦于那被称为“调性和声”或“功能和声”的核心概念。它是调性音乐中赋予和弦特殊功能的表达方式,离开了这个调性框架,它的魅力便无法完全展现。
对于音乐新手来说,"功能"这个词可能显得有些抽象。实际上,它的含义并不复杂,正如《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所述:“功能,是描述和弦与调性中心之间关系的术语,尤其在里曼的调性和声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些教材则选择以音阶中的音级来称呼和弦,这源于欧洲音乐史上的两种理论视角——功能理论和音级音阶理论的差异。
关于“属功能”名称的中文翻译,可能并非直接由英语翻译而来,而是通过日本的音乐术语传播。据一本古旧教材《和声学大纲》的作者吴梦非介绍,这本书的许多术语均源自日本音乐家福井直秋的著作。书中,Dominant被称作“属”,这表明“属功能”可能在早期的中文教材中已经受到日语影响。例如,《和声学大纲》中的其他术语,如全音阶(现译自然音阶)和大调音阶(小调音阶)等,也体现出日语译法的痕迹。
尽管《和声学大纲》被认为是早期中国的第一本和声教材,但萧友梅的《和声学》在1932年出版时,已展现出不同的翻译思路。萧友梅在书中将Dominant译为“徴”,放弃了英文的直接翻译,而选择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对应概念。有趣的是,他并未将Subdominant直译为“清角”,而是将其加工为“下徴”,这体现了中西音乐理论的巧妙融合。
总的来说,中文“属”字的选用反映了早期音乐教育中日本译法的影响,而非直接对应英文的“支配”含义。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关注“属”在日本语中的意义,以及为何日本译者选择它来表达Dominant的功能特性。而萧友梅的译法则更贴近中国人的音乐感知,体现了调性和声教学中独特的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