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19: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06:23
程颐认为,进学在于致知,涵养则在于敬。内心涵养不是屏去闻见思虑的禅定,而在于交感万物的思虑中能使心有所主。“如何为主,敬而已矣”、“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一者无他,只是整齐严肃,则心便一”。意谓整饬自己的思虑,经常保持自觉的状态,心便能专一而不为外物所诱,敬能虚静,但敬不就是虚静。心有所主,还要处物行义,于事物上能明其是非。义与敬相辅,否则主敬便成了空寂无事。程颐的主敬,与绝物弃智的禅坐不同,与周敦颐的“主静”、程颢的“识仁”也不尽相同。朱熹也讲主敬,强调“居敬”、“持敬”。他认为,居敬穷理二事“互相发”,如人之两足交助,但“持敬是穷理之本”。因为穷理只是明得天理,消铄人欲;为使人欲不复萌,天理不复灭,当以“敬字抵敌”。敬的方法是畏谨不放纵。这种持敬的工夫,并非容易做到,需要优游函泳,不急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这种持敬的工夫并非是不闻不见不思的兀然端坐,而是要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应变。朱熹很强调敬的工夫,认为这是万善之本,是为学的纲领。其后,王守仁从“心即理”出发,解主敬为“只是主一”。“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他不讲穷理,只讲诚意,与程朱不同。